2025年11月18日,应用经济研究所举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交流会”。会议邀请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作专题辅导报告,解放日报专业首席编辑夏斌在随后的交流分享环节进行了深入点评。会议由副所长汤蕴懿研究员主持,应用所全体人员及研究生代表参会。

陈强教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重点阐释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未来发展”这一命题。他特别强调,要在未来科技和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上海应进一步强化战略敏捷,做好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趋势及国际形势变化的研判,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专题辅导报告之后,应用所各研究室围绕自身的研究方向,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发言。产业经济研究室郭梦华博士将着眼点放在了“融合化”上。她指出,融合化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十五五”时期应牢固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大力推进:一是着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二是着力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三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区域经济与城乡发展研究室聂健赟博士就农业发展、城乡融合和生态文明建设谈了五点体会:一要从更高站位理解农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把握全会精神与“十五五”规划的深度衔接;二要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重新理解“三农”问题,推动农业经济研究从生产逻辑向治理逻辑延展;三要从大安全观角度重新审视农业的全局意义,强化农业经济研究的战略敏感性;四要从全球视野理解农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五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加强学术修养、提升研究能力结合起来。
财政金融研究室赵晓涛博士在发言中表示,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者,应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战略任务理解得更深更透,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强化问题导向,围绕国家需求开展原创性研究;加强交叉研究,把国际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深度结合;面向政策需求,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解释性和可应用性。在教学中融入全会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家情怀的新型人才。
创新经济研究室任桐瑜博士从未来产业布局与创新生态构建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未来应该从以下方向深化研究,如探讨未来产业的兴起与治理,包括对技术发展路径选择、政策和监管模式的创新;探讨“新型举国体制”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制度创新;探讨创新生态与科技产业融合,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
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梁朝晖副研究员基于能源经济和绿色低碳转型谈了三点体会:一是需从更大的时空视野、从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角度学习理解“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深刻内涵;二是“十五五”规划在新型能源体系、碳达峰、能源产业、能源空间布局等领域新增了很多内容,对我国未来五年能源经济发展具有纲领性意义;三是需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进一步提升对政策动态的敏感度,为国家、上海市的发展提出更加前瞻性、务实的研究成果。
文创研究室于秋阳研究员从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视角强调,文旅产业需通过深挖文化内涵、驱动科技赋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对于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方向、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至关重要,也为在研究中认清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提供了引领。

解放日报专业首席编辑夏斌随后进行了专业点评。他从媒体观察与报道实践出发,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与重点问题提出专业见解,强调科研机构不仅要提升研究深度,更要增强面向社会的表达能力与影响力,通过更具传播力的成果助力政策理解与社会认知。
应用所副所长刘亮及所党总支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沈结合就近期工作进行了交流和布置。
副所长汤蕴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专题交流会既是一次系统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的集中研讨,也是推动全所人员提高政治站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强化问题导向研究的重要契机。应用经济研究所应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研究布局、聚焦研究特色优势、加强跨团队协同,努力产出更多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上海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